中国植物志
>> 第19卷 >> 兰科 Orchidaceae >> 毛兰属 Eria
7. 小毛兰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图版1:6-8
Eria sinica (Lindl.) Lindl. in J. Linn. Soc. Bot. 3: 48. 1859; Rolfe in J. Linn. Soc. Bot. 36: 17. 1903; Kraenzl. in Engler, Pflanzenr. 50 (IV. 50. II. B. 21): 21. 1911; Schltr. in Fedde Repert. Sp. Nov. Beih. 4: 220. 1919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5: 708, 1976, pro parte; 海南植物志4: 226. 1977. ——Conchidium sinicum Lindl. in J. Bot. Kew (Misc.) 7: 34. 1855. ——Pinalia sinica (Lindl.) Kuntze, Rev. Gen. 2: 679. 1891. ——Eria pusilla auct. non (Griff.) Lindl. : Benth., Fl. Hongkong. 353. 1861; Seidenf. in Opera Bot. 62: 30. 1892, pro parte.
植株极矮小,高仅1-2厘米;假鳞茎密集着生,近球形或扁球形,粗3-6毫米,被网格状膜质鞘,干时鞘脱落,顶端具2-3叶。叶倒披针形、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0.5-1.4厘米,宽3-4毫米,先端圆钝或近平截,具细尖头,基部收狭;叶脉3-6条,在两面凸起,仅中央1条主脉伸至叶顶端,第一对侧脉在叶近先端处弯曲,与中央脉相连结;叶柄长2-3毫米。花序生于假鳞茎顶端叶的内侧,长约5毫米,具1-2朵花;花苞片卵形,长约2毫米,先端渐尖;花梗和子房长1.5毫米;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;中萼片卵状披针形,长约4毫米,宽近1.5毫米,先端钝;侧萼片卵状三角形,稍偏斜,长近4.5毫米,基部宽约2毫米,先端渐尖,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;花瓣披针形,长近4毫米,宽约1毫米,先端渐尖;唇瓣近椭圆形,不裂,长约3.5毫米,宽约1.5毫米,先端钝,基部稍收狭,中、上部边缘具不整齐细齿,上面中央自基部发出3条不等长的线纹;蕊柱长仅1毫米;蕊柱足长近2毫米;药帽近半球形,高近0.5毫米;花粉团线形,长约0.3毫米,黄褐色。蒴果未见。花期10-11月。
产广东南部(深圳)、香港和海南。生于林中,常与苔藓混生在石上或树干上。模式标本采自香港。
24a.中华鹅观草(原变种)图版18: 1-3
Roegneria sinica Keng var. Sinica
秆疏丛,基部膝曲,高60-90厘米,叶鞘无毛,叶片质硬,直立,内卷,长6-12厘米(蘖生者长达20厘米),宽3-4毫米,上面疏生柔毛,下面无毛。穗状花序直立,长8-10厘米;小穗含4-5小花,长13-14毫米;颖长圆状披针形,常偏斜,先端锐尖,具3-5脉,第一颖长7-8毫米,第二颖长8-10毫米;外稃长圆状披针形,背部贴生稀疏微毛,上部具较明显的5脉,第一外稃长约9毫米,基盘两侧的毛长约0.4毫米,芒直立或稍外曲,长10-18毫米;内稃与外稃等长,先端截平或稍下凹,脊上部具刺状纤毛,脊间上部亦被短小微毛。
产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省区。生于海拔2160-2700米的路边、山坡草地。模式标本采自青海西宁市。
24b.中间鹅观草(变种)
Roegneria sinica Keng var. media Keng,耿以礼及陈守良, 南京大学学报 (生物学) 1: 35. 1963;禾本科图说369.图298. 1959. nom. nud.
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:叶宽可达7毫米,以及颖先端具短芒长1-3毫米。
产山西、甘肃等省。生于路旁荒地。模式标本采自山西五台县。
24c.狭叶鹅观草(变种)图版18:4
Roegneria sinica Keng var. angustifolia C. P. Wang et H. L. Yang, 植物研究4(4) : 88. 图版6. 1984.
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,植株具明显的短根茎;叶宽1-2毫米,强烈内卷;基盘两侧的毛极短,长0.1-0.3毫米。
产内蒙古。生于山沟。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大青山旧窝堡。